这名断臂少年叫张家城,五岁时因一场意外导致右
臂的失去。
两年前他接触篮球,对篮球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一直勤学苦练,练就高超的技术,周围的同学没有打得过他的。
视频中明显的看出,张家城打球时速度如飞,篮球就像黏在他手上一样,又稳又快又准,球从未脱离他的控制。
为了练习篮球,张家城每天练习一两个小时,两年里,他穿坏了7双球鞋,打破了3个篮球。
尽管只上过20天的培训班,他依然不放弃,借助社交网络自学,每天坚持练习胯下、体前、背后等多种单动作和组合动作,每天都会练30-100次。
客厅没有球框,他就拿墙上的贴画当成球框去练,对着贴画去打。一次次的挑战自己的极限,30分钟的平板支撑,一个又一个的俯卧撑,从不喊累,从来不让人监督。面对这些,张家城在采访时说,凡是让你变好的事情,过程都不会太顺利。张家城谈及自己的梦想和恐惧时,也都是与篮球有关,“害怕自己打不了球”、“想成为一名篮球运动员,打更多的比赛……”易建联在曾经在微博上发表评论说:“心,永远都会是身体里最强壮的部位。”在面对无法改变的困难时,14岁的张家城比我们表现的都要勇敢、勤奋,身体健全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说放弃呢?
前有断臂少年张家城打篮球,后有脑瘫男孩刘威麟上岸。
刘威麟是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的一名大学生,在大一入校时,他就立下考研誓言,四年后,他以专业综合成绩第一的成绩成功考取母校的研究生。
刘威麟出生时由于难产,导致身患脑瘫后遗症,直到五岁时,才能开口喊“爸爸”,刘威麟言语表达不如别人敏捷迅速,行动有时也非常不便。
即便如此,大学报到时,他依然仅凭借自己一人的力量,只身前往学校报到。
为了不落下功课,赶上进度,刘威麟要付出比别人多的多的精力去学习,周一到周五,无论在宿舍,还是在图书馆教室,他都保持学习,不让自己掉队。谈到自己考研的秘诀,刘威麟总结出两个字:“自律”。四年如一日,刘威麟每天7点半起床,11点前上床睡觉,雷打不动,这种乐观顽强的精神甚至影响了他的室友,他的两位室友也顺利考上了研究生。大学四年以来,刘威麟把优秀当成一种习惯,获得多次奖学金,还拿到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江苏省大
学自强之星”等荣誉。当然,成功的背后站着一位父亲,刘威麟的父亲在儿子生病后,毅然放弃高薪工作,陪伴儿子上学读书。小学因为成绩差,刘威麟甚至上不了学,父亲为了儿子能读书,对班主任说,愿意放弃参加考核的机会,只要让他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学。如今,谈及刘威麟,父亲一脸骄傲,“他是我们全家人的骄傲!”
一个是断臂少年,一个是脑瘫男孩,他们虽然都是残疾人,却有着超于常人的毅力和勇气。
许多同学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不是自暴自弃,就是抱怨生活太难,但真正困难的事情有多少呢?
说到底,还是你心智不成熟,不坚毅,容易被压垮。在面对困难时,告诉自己“困难不会打倒我。,再坚持一下就好了”!在面对别人的冷眼时,告诉自己“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就像库里对张家城说的,“Keep doing you and don’t let anyone tell you that you can’t.”坚持做你自己,别让任何人说你不行,包括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