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教育概论考研真题题库及网课资料!
参考资料:叶澜《教育概论》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叶澜教育概论考研真题题库及网课资料部分摘录:
简述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南京师范大学2014研]
答:我国教育目的表述虽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包含一个总的精神,就是培
养学生成为未来国家、社会发展的主人。其基本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这就要求:要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要坚持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
(2)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一般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力、体质的增强;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几个方面的发展。
(3)坚持发展人的独立个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增强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要注意:全面发展与独立个性二者并不互相排斥。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不可或缺,即个性的全面发展;所谓独立个性“,是
指德、智、体、美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美、行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简述要素主义教育思想。[首都师范大学2014]
答:要素主义教育是20世纪30年代末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巴格菜。其基本思想如下:
(1)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在人类的文化遗产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共同的、超时间和空间的要素,它们是种族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基础。学校教育应把这些要素列入教学计划,同时他们还强调必须按逻辑系统来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2)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要素主义教育家认为,学校教育注重思维能力的严格训练,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一切教育的目标都应该是发展人的智慧力量。此外,还要特别注重天才”的发掘和培养。
(3)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要素主义教育家指出,对学生的学习应该坚持严格的学业标准,使学生刻苦和专心地学习,不能像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那样只强调儿童个人的兴趣和自由。
(4)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要素主义教育家反对“儿童中心主义”,认为应该把教师放在整个教育体系的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核心地位的作用,树立教师的权威。总之,要素主义教育对美国的学校教育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它的教育理论和策略受到了美国政府的重视,对西欧和苏联也有一定影响。但由于其片面强调系统的、学术性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也受到社会和教育界一些人士的押击。
举例说明螺旋式课程内容组织及其依据和适用性。[华东师范大学2010研]
答:课程内容采取何种逻辑形式编排和组织,直接影响课程内容结构的性质和形式,制约着课程实施中的学习活动方式。关于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设计理论上一直存在着直线式与螺旋式两种逻辑形式。
(1)螺旋式的含义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逐渐扩大知识面,加深知识难度,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层层递进。
(2)螺旋式的逻辑依据螺旋式的逻辑依据是人的认识逻辑或认识发展过程的规律,即人的认识遵循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深化发展的规律。因而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编排,要符合人的认识逻辑,知识内容在编写过程中前后反复出现、逐步加深;前面呈现过的内容,后面还要呈现,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展、深化。(3)螺旋式的适用性对于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尤其对低年级的儿童来说,螺旋式较适合。其实,即使在同一课程的内容体系中,直线式和螺旋式都是必不可少的。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教育理论上把直线式奉为“多快好省的组织形式,而把螺旋式批判为“少慢差废的逻辑组织形式,显然是一种偏颇。而8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学生的认识过程的逻辑和规律,又认为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织编排采用螺旋式更具合理性,直线式又受到忽视,螺旋式成为中小学课程内容组织的唯一的形式。于是,中小学课程内容便重复太多,一些本该直线前进的内容,也要求学生和教师反复围兜圈子,翻来覆去,消磨时间,造成了教学效率较低的局面,这也是值得反省的。
叶澜教育概论考研真题题库及网课资料!
教育先行”是20世纪现代社会的
新现象,它意味着教育发展必须先于社会的物质发展。
答:错误(1)教育先行是指优先发展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使生产得以迅速发展的理论。在一定条件下,教育可能超越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一般地说,教育总是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往往落后于政治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产生某些超越当时社会制度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也可能走在经济发展的前面。
(2)教育先行是有条件的。教育先行并非教育无限制地先于经济发展,而是有一个限度。教育不能脱离经济的现有条件而盲目发展,教育无论怎样优先发展都必然反映经济的发展实际。并且在发展教育的时候,特别是在决定教育投资规模的时候,必须考虑本国经济实力和生产发展水平对教育的限制。在多数情况下,经济一般先于教育而发展,经济在教育发展中还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教育先行“是在现有经济发展下保证教育在人力、物力、财力的优先投入,并不意味者教育发展必须先于社会的物质发展。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简述教育与人口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与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1)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①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②人口的性别结构也会给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③人口的阶级、职业结构等都会影响教育的布局、结构等。(2)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所谓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是指人口结构有利于社会生产和各方面的发展。通过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还可以促使人口地域分布向合理的方向流动。教育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制约的,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随着历史的发展而逐渐鲜明起来的,且两者都受社会发展的制约。但教育不是制约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人口也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如何理解一个教育者应该认识到人生生命历程的教育学意义,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与非连续性的辩证过程”?
答:这句话可以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两个方面来理解。人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辨证过程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的特点。教育者应该认识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依据其进行教学。对这句话的具体分析如下:(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①发展是具有一定的顺序的,整个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例如,儿童总是由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从机械记忆发展到意义记忆,先有喜、惧等一般感情,而后有理智感、道德感等。②身心发展又是有阶段性的,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前一阶段内准备了向后一阶段的过渡。每一发展阶段经历着一定的时间,在一段时间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就由量变到质变,从而使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也即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2)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①青少年儿童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顺序性。一切思想品德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传授都应按一定顺序来进行,既不能蹦等,也不能倒退,违反了客观的顺序,就不可能对青少年儿童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②青少年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又决定了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阶段性。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具有不同的本质特征,在教育措施上不能一般对待,搞“一刀切“一锅煮”。既不能把小学生当作中学生看待,同样,也不能把中学生当作小学生看待。还应该看到,每一年龄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衔接的阶段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因此,在教育工作上也要考虑到这种衔接性。例如,对初入学的儿童要考虑到他们具有的学前期的特征,而对11~12岁的儿童则又应考虑到他已具有的少年期的特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进行教育和教学,决不意味着要迁就学生的现有水平,而是要向学生不断提出高于其原有水平,而又为他们力所能及的要求,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本文为节选>>>相关资料均载于攻关学习网>>>每年更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